医师介绍
一位有着严重腿疾的青年,不甘成为“废人”,自强不息,克服重重困难,以自己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成为群众信赖的好医生。他就是山东省德州联合医院驻德城岔河小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张金浩。
1968年10月张金浩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里,8个月大的时候,患上了骨髓灰质炎,从此左腿留下了终身残疾。在那个温饱都成问题的年代,求医的艰辛给张金浩留下了切肤之痛,自此他立志长大要做一名救死扶伤的好医生。1993年张金浩以优异的成绩拿到了滨州医学院临床医学系的毕业证书,并进入德州联合医院工作,实现了他多年的梦想。工作期间,他虚心学习,任劳任怨,全身心投入,很快成长为一名通晓内、外、妇、儿等各科知识的全科医生。
2000年,德州联合医院岔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立服务中心运行之初,社区群众不满意,运转艰难。联合医院决定派张金浩去主持工作。而对张金浩来说,由医院的一名主治大夫被“下放”到艰苦的社区门诊,肯定会面临许多想不到的困难,更何况他还腿脚不便。但张金浩没有推脱,而是毅然决定要挑起这副重担。
岔河社区是一个年轻的社区,常住居民有两万多人。而服务中心也不同于一般门诊,它除给病人提供常规医疗服务外,还义务担负着社区群众的疾病预防、卫生保健、康复治疗、计生指导、健康教育等多项职能。
就任社区卫生中心主任伊始,张金浩面临一系列棘手问题:经费缺、人员少、环境差、管理混乱、群众态度冷淡。对此,他带头捐资购置医疗器械,装修办公场所。同时,走访多家社区门诊学习经验,深入群众了解意见、需求。最初的1年内,他每天吃住在服务中心,24小时坚守岗位。经过艰苦努力,服务中心“脱胎换骨”、面目一新。目前,该中心已经成为社区群众的“保健之家”,被社区人誉为“岔河小区的‘人民医院’”。而一提起张金浩,患者们都挑大拇指:那可是个好人,俺们非常感激他!
“要把服务放在第一位,多站在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不能只看到钱!”这是他经常对下属说的一句话。岔河社区有很多拆迁户和下岗职工,经济困难群体比例大,张金浩就尽可能把医药费价格调到最低,对特困户只收成本费、甚至是免费诊治。对于孩子和老人,他经常为他们免费查体、做B超,尽量让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花最少的钱把病治好。记者采访时,恰巧碰到一位名叫崔玉军的老人前来就诊。他告诉记者:自己已来过这里多次了,查体、诊断、做心电图等,张大夫从不收费,输液7天,才花了不到300元,要是在其他地方,起码得花七八百元。患者的家属们都感动地说,张大夫就是我们的‘家庭医生’,非常体谅我们的难处,他从来不向患者推荐这药品那药品,而是在能治好病的前提下,尽量减轻我们的经济负担!
把方便让给患者,把困难留给自己,是张金浩做人的准则。岔河社区的退休老人多,往往行动不便,上下楼有困难。为此,张金浩不顾自己因腿疾爬楼梯的困难,常年坚持上门为患者诊断。对每位患者他都精心诊治,先后为200多名老年患者建立了详细的医疗档案,对他们的病情随时掌握。无论严冬、盛夏,还是清晨、半夜,只要病人一个电话,张金浩都马上赶到患者身边。他家住抬头寺,离岔河较远。有一次,忙到半夜才骑车回家,快到家时,病人又一个电话打过来,他连家门也没进就立即返回岔河。类似这样的情形对张金浩来说已经是“家常便饭”。门诊一般晚上9点下班,但是只要来了病人,张金浩和护士都延长时间耐心陪护,从不催促病人。
对于患者,张金浩付出了最真诚、无私的关爱。针对老年人的多发病如高血压、心脏病、胃病、冠心病等,他就对患者家属耐心细致地嘱托日常生活中应当注意的问 题,反复讲解相关保健知识。老人们对他尤其信任和感激。81岁的耿富城老人患有脑血栓、慢性支气管炎,在张金浩的精心治疗下,恢复得很好。他说:“张大夫 这个人,从来都是随叫随到,甚至是主动上门沟通,对我特别照顾,打针、输液只收成本费。”80岁的刘其海是一位离休老干部,患有严重的糖尿病,张金浩每天3次登门服务,细致周到、不厌其烦,老人十分感激,让老伴送去表扬信。78岁的王子荣老人患心脏病、前列腺病等症,下楼困难,张金浩就天天上门送医送药。老人激动地对我们说,以前吃的药也不少,花钱很多,但总不见好,张大夫看病不仅靠用药,而是重视让我们做好日常保健,用药不多,疗效却很好。80岁的程庆瑞老人在送给服务中心的感谢信中说:“张大夫自己身体并不好,但是他服务总是风雨无阻,经常是不收一分钱,这样的白求恩式的医生真是太少见了!”一位公安系统的退休老干部动情地说:岔河社区有这样一位大夫,是我们的荣幸!
在服务中心,我们看到处处井井有条、窗明几净。为给病人创造一个良好的就医环境,张金浩和同事们做了最大努力。由于服务中心人员少,他常常身兼数职: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既当大夫又当护士,还要负责会计、财务等事务。作为主治大夫,他平均每天接待患者60多人,还要经常送服务上门。最劳累的日子里,他1个月瘦了3.5公斤。在工作中,他处处以身作则,对病人从来都是和颜悦色,工作起来任劳任怨、废寝忘食,赢得了下属的拥戴。2005年,副省长谢玉堂、省卫生厅副厅长于富华来该服务中心视察,对张金浩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称赞该中心是社区卫生服务的一面旗帜。市领导也多次到该中心视察,给予了高度评价。
谈到自己的卫生服务事业,张金浩坦诚地说:“作为一个残疾人、一个农家子弟,在社会上立足是不容易的。在这种条件下,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我认为应该尽可能地把生命、激情投入到事业中去,为群众搞好服务……看到患者康复后那灿烂的笑容,是我最大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