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分享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万名乡医提升计划 > 经验分享 >
已发表
安徽淮北刘胜昌:扎根乡村不言苦
心肝胆 分享

    刘胜昌,男,汉族,53岁,中专卫校毕业,安徽人。自1985年至今担任乡村医生,30年来,他立足农村,扎根基层,守护着当地乡亲的健康,他去淮南、亳州、合肥、百大各地进修,力求提升自己的医德医学,为病人除疾祛病,排忧解难,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赖和赞誉,曾多次受到县、镇部门的表彰。
 
    1985年刚毕业,中专卫校毕业的他,明明可以在乡镇卫生院工作,待遇优、前途好,偏偏出人预料的选择了3000余人的农村,开起了自己的诊所。他说:“这个地方是生我养我培育我的地方,人不能忘本,现在我有能力了,是时候回馈它了。”这一干就是30年。

    在平凡的岗位上坚守,他日诊临床夜读书,刻苦学习,勤奋钻研,尽可能地学习和掌握医学知识,在专业上力求精益求精,防止漏诊误诊,对于一知半解问题经常请教同行虚心求教。由于个人的努力,先后由中专升大专再升本。

    从事乡村医生工作以来,每天上门人数多在30人左右,30年来接诊达上百万次,出诊上万次,从没收取一分钱出诊费,给当地村民减少出诊费数十万元。他跑遍每个乡村小道,熟知每个村民的身体状况,谁患过哪些大病,谁对哪些药物过敏,谁家有几个小孩,谁家婚丧嫁娶都一清二楚。从事乡村医生以来,从来没有一个完整的假期。

    村西头有个患者刘某,女,26岁,天生残疾,常年卧床丧失行动能力,家里父母都是农村人,身体也不好,能想的办法都想了,欠下好多债务也没能让女儿的残疾有所好转,最担心的是以后女儿还能找到好婆家么?他们百年以后,女儿怎么办?这样的家庭实属不易,所以他家有个病痛,刘医生总是上门服务,吃药、吊水从没收过费用,中秋、新年这样的节日也会送上一些油面帮助他们。

    刘某,男,45岁,农民,家里4个小孩,媳妇患有精神病,也是村里特级困难户。2005年12月份的某一天晚上10点左右,刘医生家里老小都准备睡觉了,忽然听到大门砰砰响,刘医生还以为有急诊呢,披个外套就出去,开了门还没说话刘克华就急着讲他老婆精神病又复发了,怎么办?刘医生二话没说,回屋穿了衣服,骑着摩托车背个医药箱就开始寻人,大冬天的硬生生在凌晨接近1点钟找到人安顿好才回家。

    赵夫先,男,40岁,家里5个女儿,住的还是以前留下的茅草屋,偏逢下大雨还要在屋里放个盆子接水,刘医生看着孩子还小,还是长身体的时候,不能总是淋雨生病,就把自家以前的瓦屋收拾出来,借给他们使用。
 
    刘胜昌医生说:“做医生的,一个念头可能就是一个生命,所以干我们这行的必须先做人,后行医。”

    评论1000
    已发表的评论
      写评论